新闻中心
佛塔下蹦迪?内蒙古的文化产业为何总是“烂品”频出
发布时间:2019-08-10
两天,呼和浩特首届国际电音狂欢节在呼和浩特玉泉区宝尔汗佛塔广场举办,活动开幕,并没有想象中得到人们的认可,反而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多,不单是这一个活动,反观近年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发展,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下,“烂品”频出,即使政府在不断支持,扶持,有国家良好的政策环境,发展潜力与前景,但现如今内蒙古的文化产业似乎难掩败局。谁来阻止内蒙古文化产业的“烂品”,优质民族文化创意产品诞生的突破口在哪?
佛门清净之地,真的不能办电音节吗?
宝尔汗佛塔坐落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公园内,在鄂尔多斯大街与大南街十字路口(即南茶坊)西300米马路南侧,马路北侧是观音寺。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副院长龙多·丹增荣波活佛将多年珍藏的稀世圣物释迦牟尼佛舍利(包括脑舍利、骨舍利、血舍利)和阿难尊者、优波离尊者、舍利佛尊者、西瓦利尊者等十大阿罗汉的舍利,还有很多珍贵经书、佛像,一并赠予了宝尔汗佛塔。
龙多活佛多次开示和赞叹此塔的功德:
“这个佛塔是真正的世界第一的佛塔,越往后越是世界第一”。
“这个佛塔是真正的如意宝。你们要特别珍惜。朝拜这个佛塔,和朝拜五台山、普陀山等圣地的功德是一模一样的。”
而如今,将所谓呼和浩特首届国际电音狂欢节设置在这样一个广场上,从现场来看,所有的音乐,内容,演出,与宗教无半毛钱关系,且不讨论佛塔的广场是不是清净之地,但起码是宗教场所,举办这样一个大众的电音节,真的合适吗?
同样是寺庙+电音,日本福井县照恩寺的法会却办成了一场十足的电音趴,DJ就是寺庙的住持本人。法会的现场不仅有电音,更是结合了裸眼3D灯光秀,以全息投影的色彩斑斓配合音乐带给这场法会别样的体验。49岁的朝仓行宣曾是东京的DJ音乐人,他希望通过这种新潮的佛教参拜方式,可以让更多人接触到佛法,他希望用更年轻的方式,让每个人都能听进去,每个人都可以参拜。他将炫彩的灯光投影技术跟音乐融合,将经文融合在其中进行传播。
反观呼和浩特电音节,目的并不是佛教文化的传播,从这一点上看,这一活动的策划团队明显缺乏基本文化素养,哗众取宠,这样的团队来做文化演出类活动,真的有利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吗?
漫展成为盗版聚集地
在整个暑假中,无论是呼和浩特,还是包头市各式各样的漫展显然早已成为了不少动漫爱好者在假期中出行的必选项目之一。这个假期中,笔者实地走访了多个漫展活动,并与一些普通观众和从业者聊了聊。虽然近些年来参加漫展的商家以及观众人数在不断增多,各漫展品牌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一些受访者却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反而表达了自己对漫展未来发展的忧虑——无聊、同质化严重、盗版产品猖獗,已经成为了当前漫展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开的个重要的关键词,而导致这一切的关键却是漫展在内容方面的缺乏。
“说句实话,现在来漫展我都不知道能做什么了,感觉每次都差不多。”在内蒙古某城市所举办的大型漫展现场,一位普通漫展观众这样说道。
在这位观众的印象中,最初的漫展其实是不少ACG爱好者进行线下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无论是在漫展场地周围出现的各种COSPLAY,还是在漫展现场销售的周边产品,几乎都充满了所有漫展参与者对ACG文化的喜爱,以及这个亚文化小圈子所拥有的独特狂热氛围。
然而随着ACG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圈外人士也参与到了漫展的现场活动中来,人流量、门票收入、场地租金这三个元素由此成为了一场漫展活动能否实现盈利的重要指标。为了能够实现漫展最终的盈利,不少活动主办方都纷纷采取了邀请嘉宾的形式来吸引人流量,甚至一些参展方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现场活动,以此来保证能够顺利完成自身的品牌推广或者现场销售任务。
但是,这样略显刻意的活动安排,却让很多普通观众感受到了漫展主办方的“套路”以及“刻意”,漫展给人的印象变得越来越无聊也正是由此而来。
在内蒙古各地举办的各大漫展中,周边产品销售区始终是人气最旺的区域。某位摊主向笔者表示,近两年来,在漫展上赚钱的难度却是越来越难了。他认为将自己销售的周边产品全部原创化、独家化其实很难做到。原创周边意味着更多的开发和产品投入成本,倘若自己设计生产的某一款产品有幸成为爆款,那就势必会带来许多同行的跟风模仿。在漫展上,的确充斥着大量来源不明的盗版画册,周边产品等。
有位从业者打了一个简单的比喻,这种感觉就好似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古镇”景区,虽然他们拥有不同的文化和发展历史,但这些古镇中无论是销售的产品、举办的活动,却犹如是同一模子刻出来的,毫无新意。
“文创产品?
不就是在杯子上印花纹吗!”
内蒙古很多文化产品生产公司好像都分不清一个概念:文化产品与文创产品的区别,文化产品不等于文化创意产品。我们一直混淆了这一个概念。既长期以来误把文化产品当成文化创意产品。
在笔者的理解当中,文化产品不等于就是文化创意产品。就拿传统的工艺美术品来说,它不会成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原因取决于它的文化形式本身不再有附加值。换言之,由于它的传统工艺价值太明显,因而抵消了它的创意价值产生的可能性。或者说,由于它有过多的传统的评价标准,也就抹杀了作品的创意空间。这就是多年以来我们内蒙古的工艺美术一直没有得到发展,市场上流通不畅的主要原因。
文创产品的最大特征是创造,一定是个性的独特的创造。甚至是多文化交融的产物。多年来我看到许多国外的艺术家在中国运用中国的材料和工艺创作的艺术品却很有意思。作品的附加值倍增。文化产品与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的目的是不同的,前者是制造延续传统经典,后者是创造新的经典。
曾经有一个号称自己做了近20年文创产品的内蒙古文化产业公司的老板跟笔者说过这么一句话:“文创产品?不就是在杯子上印花纹再卖出去吗!”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暴露出对于文化产业的不了解,对于文化创意的不了解,也暴露出了自己的无知与傲慢。
为此,我们搞不懂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就会误把传统美术品当作文创产品。当我们看到我们的文博会上到处都是新做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的时候,我感到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好像迷路了。
还有随着短视频创意的兴起,涌现出的各类“烂内容”的短视频等,在此就不一一叙述了。
“烂品”频出原因
1、市场环境
消费者消费观念滞后,文化消费理念薄弱。内蒙古经济发展较全国来看相对落后,消费者没有太多的资金用于文化消费,同时,产品缺乏创意,不能吸引大批消费者。一方面消费能力偏低,内蒙古城乡居民教育文化娱乐的消费支出总数只有北京的58.7%,上海的51.9%。另一方面居民文化消费观念还没有得到更新,以致市场发展缓慢。近几年,内蒙古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增长很快,但近年文化娱乐的消费支出仅占5%左右。
2、企业本身思想观念滞后
文化企业缺乏市场意识,过分依赖政府,商业化创意思维薄弱。内蒙古大部分文化企业管理者缺乏最基本的文化修养,对民族文化,历史文化认识不够充分,也没有创意思维。企业运营上,过分依赖政府补贴,导致没有市场竞争意识,不能潜心研发优质的文化创意产品与活动,急功近利;同时缺乏与外界沟通交流,固步自封,没有共享精神,大多企业单打独斗难以形成规模。整体规模偏小,大多数为中小经营户,实力弱、资产少、人员弱、产值低,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产业的运营企业只有极少数几家。
如何避免“烂品”
1、政策
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进一步放宽文化市场准入门槛和条件,鼓励行业外资本、非公有资本以及国际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法律法规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和行业,带动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主要用于重点产业的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小微创意文化企业、新兴文化产业项目、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通过贴息、担保等方式对文化企业予以支持。
2、培育市场(消费者引导)
培育全民文化消费。促进文化消费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不断渗透、延伸和大幅增加,并吸引区内外群体参与内蒙古文化娱乐、文化体验和文化消费。
内蒙古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应对草原文化、蒙元文化等进行深入挖掘,大力开展文化创作和创新,用高新技术和现代传播手段,促进文化传承保护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
3、品牌合作(推出联合品牌IP)
内蒙古文化企业要打破僵局,积极合作,在开放合作为主的今天,单打独斗难以支撑一个产业的发展,文化企业之间相互联合,共同打造有创意,有特色的新IP,以区域品牌,联合品牌形象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实现共赢,行业的共同发展。
转变思想观念,从过分依赖政府补贴逐步转变为培育市场,培养消费者,企业之前互相连合,倡导市场信息共享,打造属于文化创意企业专属的交流与沟通平台,实现资源互通,互帮互助,将资本,创意,市场等方面结合起来,共同打造属于内蒙古自己的优质文化创意产业,彻底杜绝“烂品”。